什么是高新技術企業?怎么準備
近年來,建立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工作體系已成為科技部火炬中心的重點,旨在使高新技術企業更好地承擔服務和支持高質量經濟發展的使命。企業要想通過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成功認定,獲得5-50萬補貼,提高企業知名度和社會貢獻率,促進公司持續創新發展,就必須提前做好規劃準備,不打無準備之戰。那么2023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準備工作應該怎么如何準備呢?
1、提前規劃知識產權布局。
沒有知識產權的企業不能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中,對企業的知識產權進行分類評價,包括發明專利(包括國防專利)。新植物品種。國家作物品種。國家新藥。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綜合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按一級評價;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軟件作權等(不含商標)按二級評價。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時,僅使用一次。
技術專家對企業申報的知識產權進行定性和定量評價,分別對知識產權技術的先進性進行評價。在技術支持中發揮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作用。知識產權數量和知識產權獲取方法的總分達到30分,表明該部分在申請材料中的比例較高。根據2021年專家審計,企業必須在早期階段制定專利布局規劃,最好在過去三年獲得專利,每年轉化成果。
2、構建完善的財務體系。
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指南》中,確立了R&D費用范圍:人員勞動力成本。直接投資成本。折舊成本和長期攤銷成本。無形資產攤銷成本。設計成本。設備調試成本和試驗成本。授權委托外部研發成本和其他雜項費用。此外,還明確指出,企業應單獨列出研發費用,并列入具體的研發項目。
如果企業不提前做好準備,提前收取財務費用,財務人員在申請高新技術時會按照規定的要求,按項目逐一收取研發費用。工作量很大,實際效果不是很好。
3、構建合理的人力資源體系。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要求企業從事R&D及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員工總數的不低于10%,R&D人員要求累計實際工作時間在183天以上,包括在職、兼職和臨時員工。這就要求企業建立人力資源體系,規劃企業人力資源,通過專業化、系統化的人力資源服務滿足公司和員工發展的需要,為企業申請高新技術做準備,為公司的持續創新發展奠定基礎。
4、建立研發機構,規范組織管理。
在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中,研發組織管理水平評分占20%。建議企業設立內部研發機構,有條件的可以申請市級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等。這就要求企業在日常研發過程中對研發過程進行整理和管理制度的實施。獎勵政策的體現需要明確和標準化。因此,只要能證明企業實際開展了研發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果,就需要注意日常收集和整理,以免磨槍。數據準備不足,最終導致企業在申報時在這方面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