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分享|高新認定中各類表單填報技巧
高新認定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對于日常經營管理規范、有計劃有目標的企業來說自然是輕松的,對于臨時突擊的企業,高新認定這件事兒似乎不太容易。其實高新認定材料中有很多撰寫、整理技巧,只要掌握并運用的好,成功率那是蠻高的,下面是小編整理了一些認定竅門,一起學習吧!
分享|高新認定中各類表單填報技巧
一、知識產權列表
高新認定中知識產權優先順序排列: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植物新品種、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國家新藥、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Ⅰ類優先排列;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軟件著作權等(不含商標)Ⅱ類之后排列。
授權專利優先排列,正在受理的知識產權也可以作為數據填報,雖然不能作為企業知識產權數量,但是可以體現企業的知識產權的延續性和成長性,對專家評審時的能起到一定的主觀作用。
二、RD、PS表分類
RD表是企業的研發項目,分類技巧如下:
根據企業實際研發項目分類 ;
根據企業取得的專利進行分類 ;
注:要與企業的內部立項或者外部立項數量、名稱、項目參與的人員、研發費用預算等保持一致。
PS表是指高新收入,分類技巧如下:
根據產品類別分類 ;
根據產品或服務的關鍵技術進行分類 ;
注:要與研發項目、專項審計報告、專利、成果轉化等相互印證。
三、科技成果轉化列表
科技成果轉化只能按照一個成果對應一個轉化,要想獲得高分必須產生15個以上不同的科技成果,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的科技成果的特點:
有相關的研發項目支持;
具有實用價值;
創新性與先進性;
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四、人力資源情況表
數據跟“主要情況表”中數據一致;
人員數據跟提供的附件證明材料保持一致;
企業職工總數包括企業在職、兼職和臨時聘用人員。在職人員可以通過企業是否簽訂了勞動合同或繳納社會保險費來鑒別;兼職、臨時聘用人員全年須在企業累計工作183天以上;
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科技人員數均按照全年月平均數計算。
月平均數=(月初數+月末數)÷2
全年月平均數=全年各月平均數之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