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企業必看的十個注意點
2019 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企業必看的十個注意點: 一、知識產權與產品技術關聯度不強 部分企業是純粹為了申報高企而報專利,全部是實用新型,報的專利技術性不強,造成了知識產權與研發項目和產品的關鍵技術完全不搭界。 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企業必看的十個注意點:
一、知識產權與產品技術關聯度不強
部分企業是純粹為了申報高企而報專利,全部是實用新型,報的專利技術性不強,造成了知識產權與研發項目和產品的關鍵技術完全不搭界。企業核心知識產權與主營業務產品技術不符,與科技成果轉化不相關,即使個數達標,也難以獲取高分。
二、研發費用占比調整慢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一般考察企業近三年的財務數據,一般常見前兩年研發費用占比不達標甚至無研發費用的事件,這個時候若是從新把研發費用調出,補充申報所得稅匯算清繳,容易出現稅務局嚴格排查不予上會的情況。這個時候應由專業的事務所和科技項目申報公司盡快介入輔導企業調節研發費用,申報所得稅匯算清繳,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三、財務核算不規范
高企審查第一階段就是地方科技、稅務部門初審,這里出問題都到不了專家手里。然而許多企業的財務核算并不規范:研發費用含無形資產攤銷金額,財務報表中無無形資產、會計報表沒有研發核算、多個研發項目的研發經費雷同、研發費用大于管理費用等,另外要各類報表數據不一致也是個大問題。想要搞定財務核算,絕對要經歷一番大折騰。
四、主營業務領域與營業范圍不一致
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有8大項:一、電子信息;二、生物與新醫藥;三、航空航天;四、新材料;五、高技術服務;六、新能源與節能;七、資源與環境;八、先進制造與自動化。 企業在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領域時應注意盡量與企業的營業范圍,主營業務產品技術及開展的科研項目技術領域保持一致。
五、成果產品無關聯
2019年重點關注科技成果轉化,不僅要求年平均轉化5項以上,還需要將企業的科技成果進行描述,要描述出技術成果是什么,怎么轉化的,應用在哪個產品中,應用的效果如何,是否產生收益,并且做到一一對應,很多企業在此處吃了虧,且不說數量,首先知識產權跟項目和產品嚴重不匹配,明明成果與產品不相關硬要扯上關系,這就很難過關了。
六、企業科研人員資質結構不合理
科研人員比例不達標、科技研發人員社保未購買、研發人員不滿足183天、人員花名冊的結構不合理、研發機構名稱與管理水平中的文件存在矛盾、研發費用中的研發人員工資與人員花名冊中的人員數量存在矛盾等,都是需要下大功夫整理和調整的。一般企業容易在入職時間上疏忽,導致有些科技人員按照入職時間計算就不足半年以上,這樣也容易在花名冊統計上導致失分。
七、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考察企業近三年的凈資產、銷售收入情況,并以利潤總額作為參考。企業在高企培育期間,應注意財務成長性的培養,按照要求規范做賬,力求符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要求,盡量在這方面少失分。
八、材料編寫缺經驗
例如,申報人員不了解最新政策,不能做到整理材料有的放矢;不具備撰寫任何技術資料的能力,不能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示出企業的技術創新性;資料審核和上傳不嚴格,漏洞百出等。
九、研發組織管理水平邏輯關系不合理
企業研發組織管理水平制度一般比較多二細致,除了涵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考察要求外,應有一項匯總表,以方便專家審閱查看,組織管理水平中尤其注意企業是否名稱變更,時間上邏輯關系是否合理,“研發中心”和“研發部”為兩個概念,制度中應按照時間邏輯關系前后保持一致。
十、項目研發不科學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的項目需要符合高新申報領域的要求,且因為評價指標中對科技成果轉化有數量要求,因此要求企業對研發項目進行科學的設計和安排,一方面滿足實質的高新技術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滿足數量的要求。
另外產品挖掘不到位也是應該注意的點,對研發項目與產品的技術說明和證明材料的整合與挖掘不到位,在申報過程中出現對產品描述不清,技術性不強,佐證材料五花八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