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高新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先行先試區
日前,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院揭牌,標志著北大智庫在廣州高新區正式運行,將為全國惟一經國務院批準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貢獻北大智慧。
當天,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合作暨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推進工作會在廣州高新區舉行。繼去年成立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專家咨詢委員會以來,該區再次聘請8位在知識產權領域頗有建樹的專家為專家委員,共同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服務中心、開展國家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出謀劃策。
黃埔區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勇表示,知識產權工作是廣州高新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內容,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是新時代推動知識產權工作出新出彩的重要平臺。廣州高新區將匯聚各方智慧和資源,積極借鑒先進經驗,打造全鏈條知識產權服務生態,努力建設“立足廣東、輻射華南、示范全國”的知識產權引領型創新驅動發展之區,為區域創建國家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貢獻力量、提供支撐。
北大智慧助力灣區知識產權發展
作為北京大學法學院與廣州高新區共建的粵港澳大灣區智庫型機構,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院集中北京大學法學院和知識產權學院的優勢資源,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知識產權強國戰略建設貢獻北大智慧,聯手廣州高新區提供知識產權領域的“黃埔方案”。
去年11月,廣州高新區率先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聯盟,開創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發展新格局。下一步,廣州高新區將通過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院,深入開展大灣區知識產權相關研究工作,為行業發展提供引領參考,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聯盟作用,全面深化與港澳的知識產權合作,緊密對接港澳知識產權規則,將該區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先行先試區。
在揭牌活動上,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專利趨勢觀察報告(2016-2018)》《灣區九市地理標志報告(2019)》《互聯網技術創新專利趨勢觀察報告(2019)》等最新研究成果,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情況,對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能力、業態分布及競爭實力展開分析,在推廣粵港澳大灣區精品、壯大特色產業、傳承傳統文化等多方面發揮決策參考作用。
同時,該研究院分別與廣晟研究院、網易游戲法律研究中心、深圳網安計算機安全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專家論劍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發展
繼去年成立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專家咨詢委員會以來,活動當天,該咨詢委員會增聘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國防知識產權局研究員楊建兵,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副主任邱絳雯,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原主任李明德,臺灣執業律師、北京大學法學院兼職導師、中國技術交易所策略長張宇樞等8名知識產權專家為委員。此舉將進一步集聚兩岸四地知識產權專家力量,有效提高廣州高新區知識產權規劃決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為提升園區創新驅動發展水平、參與全球競爭提供有力支撐。
會上,10余名與會知識產權學者、專家以其寬廣的視野和國際化的眼光,為廣州高新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知識產權綜合改革試驗工作提出了極富前瞻性、戰略性和針對性的意見。
知識產權“黃埔方案”提供可借鑒樣本
作為全國惟一獲國務院批準的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廣州高新區先后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國家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國家知識產權投融資試點、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試驗區。知識產權服務成為該區創建國家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的重要品牌。
憑借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聯盟、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專家咨詢委員會、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院等頂級智庫的優勢資源,廣州高新區將持續發力打造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球的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新標桿,更多的知識產權“黃埔方案”將為各界提供可借鑒樣本,助力園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先行先試區。
2018年,廣州高新區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2萬件,接近3萬件,授權量首次突破1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05.1件,是廣州市平均水平的4倍。今年第一季度,園區專利申請量7243件,專利授權量4339件,均排名廣州市第一,其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占廣州市比例的32.4%、37.5%,全市最高。
2018年,廣州高新區完成專利權質押融資金額首次突破10億元,達到14.548億元,占廣州市的56.5%,幫助60家企業解決了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問題。今年第一季度,該區完成專利質押融資登記27宗,質押金額4.63億元。
據了解,截至目前,廣州高新區累計通過國家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973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超過600家;累計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6家、優勢企業16家;累計獲得中國專利獎92項,其中金獎6項、銀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