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廣東科學中心等科普基地考核結果及取消部分單位科普基地稱號的通報
各區科技主管部門,各有關科普基地:
根據《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2015版)和《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基地認定辦法》(穗科創規字〔2017〕1號)規定,我局于2019年9月發布了《關于開展2019年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基地考核工作的通知》,啟動對第六、九批市科普基地,以及2018年考核結果為限期整改的市科普基地的考核。
專家組根據《廣州市科學技術普及基地認定管理辦法》的要求,對廣東科學中心等39家市科普基地進行材料和實地考核。認真聽取各科普基地近年來科普場館建設、科普活動經費保障、領導意識、科普計劃落實、與外單位協調聯絡、對外接待、科普活動開展及媒體宣傳報道等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的匯報,并進行討論。根據專家組意見,形成考核意見如下:
一、廣東科學中心、廣州市少年宮、南方醫科大學人體科學館(原名稱:南方醫科大學人體博物館)、廣州白云山中一藥業有限公司科普基地、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安全科普基地、中山大學眼科中心科普基地、珠江——英博國際啤酒博物館、石頭記礦物園、陳李濟中醫藥文化科普基地、廣東實驗中學“未來社區”環境科普基地、廣州血液中心科普基地、廣州花卉研究中心科普基地、華夏箱包文化歷史博物館、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生命與健康科學館(原名稱:廣州醫科大學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人體生命科學館)、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廣東省涼茶博物館(原名稱:嶺南特色涼茶養生文化科普基地)、廣州市林業和園林科學研究院科普基地、永興環保公司科普教育基地、廣州市實驗動物科普基地、廣州羊城通有限公司智慧支付科普基地、廣州大學天象館(含巖礦標本館、植物標本館)、廣州風行牛奶科普基地、廣州灰塑科普基地、自動化技術科普教育基地、廣州市番禺區佳碩農場科學技術普及基地、廣東省物聯網科普教育基地、宏信922創意園、香蜜山生態果莊科普基地、廣州市地方志館、虛擬現實技術與增強現實技術研發與教育基地、建設工程質量科普基地、廣州銳豐聲光電文化教育基地等32家單位重視科普工作,定期更新科普設施,科普基地管理制度健全,并能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為傳播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做出了一定的成績,考核結果為通過考核,繼續保留上述單位市科普基地稱號。
二、廣州市增城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科普基地(原名稱:增城市果樹科學研究所科普基地)、廣州百萬葵園動漫科普基地、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動物博物館、廣高電器科普基地、廣東民族服裝服飾藝術博物館、天適櫻花悠樂園科普教育基地等6家單位缺少基地建設維護運行的相關制度,缺少開展科普活動的具體內容及相關支撐材料,考核結果為限期整改,一年后重新實地考核。
三、通信發展史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展板內容較少,基地接待人數和開展活動的場次均較少,缺乏有效的基地管理制度和計劃,難以體現科普作用。考核結果為不通過考核,取消市科普基地稱號。
四、身臨其境科普基地因場地搬遷,不符合市科普基地認定條件,故取消市科普基地稱號。
希望通過考核的市科普基地進一步發揮在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中的作用,加強科普基地建設、完善科普設施、積極開展各類科普活動、提高科普傳播能力,為提高我市公眾科學素養做出更大的貢獻。
附件:2019年市科普基地考核結果及取消部分單位科普基地稱號名單.pdf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
2019年12月24日
(聯系人:周超,聯系電話:83309816)